2025年9月21日满瑞网,《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撰委员会、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小城市绿皮书: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5)——中小城市现代化的路径与愿景》(以下简称绿皮书)。
绿皮书指出,在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中小城市作为连接大城市与乡村的关键枢纽,其可持续发展聚焦“宜居、韧性、智慧”三大核心目标,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事项: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融合发展新框架。一是构建跨领域协同治理机制。建立基于复合系统理论的协同规划体系满瑞网,将生态韧性、社会福祉与经济效率的三维评价指标整合至国土空间规划与绩效考核框架。通过设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整合住房建设、信息技术、应急管理及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政策资源,形成多层级决策协调平台。二是推进多维度示范场景建设。以空间规划为载体,推动“智慧—韧性—宜居”功能模块的嵌套式布局。重点在社区尺度构建数据驱动的治理中枢,实现智能化服务系统、灾害防御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集成化设计,实现多系统协同响应,通过空间功能复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突破技术瓶颈,打造适配性解决方案。一是发展模块化技术架构。针对中小城市需求特征,研发低成本物联网终端与可扩展的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机制,重点开发轻量化传感器、边缘计算设备及多源数据接口标准,降低技术应用门槛。采用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技术,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协议,确保在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生态监测与应急管理的联动。二是构建异构数据融合体系。建设城市级数据中台,整合社会服务、环境监测与产业运行等异构数据流。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动态仿真模型,实现灾害推演、能耗优化与公共资源配置的智能决策。推动“规建管运一体化”发展,通过地下管线可视化与生命线监测网络,提升基础设施韧性。
展开剩余39%第三,完善长效机制,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一是创新投融资格局。设立“中小城市三城建设基金”,通过PPP、REITs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探索基于绩效的财政补贴机制,推动“使用者付费+政府补贴”等创新模式在智慧养老等领域的深化发展。发展“韧性债券”“宜居专项债”等创新金融产品,推动碳排放交易收益、韧性工程减灾效益等外部性价值纳入项目收益测算。二是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多维度绩效评估,重点监测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系统风险弹性系数与技术渗透率。构建“建设—运营—迭代”闭环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年度建设与改造方案的动态调适。
第四满瑞网,激发社会参与,培育多元共治生态。一是推动“韧性市民”培育计划。将宜居、韧性、智慧理念纳入中小学课程,开展“城市安全体验周”“智慧生活创意赛”等活动。建立“市民观察员”制度,邀请居民参与智慧平台需求调研、韧性工程验收。二是激活企业社会责任。制定差异化税收优惠与信用评价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智慧社区、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组建技术联盟,共建应急物资储备库与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收益共享机制,设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奖”等荣誉表彰奖项,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内驱力。
发布于:北京市万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